12岁女孩小雨(化名)近日因健康体检来眼科检查,她在某诊所戴角膜塑形镜3年,视力始终维持0.8-1.0。
但医生经裂隙灯及角膜知觉检查发现:小雨双眼下睑内侧5-6根倒睫,接触角膜,右眼角膜内下方及左眼偏下方角膜上皮脱落,知觉检测角膜敏感性降低。最终,医生决定让小雨停戴角膜接触镜,给予有角膜上皮修复功能的眼药水点眼,并为其预约了倒睫矫正手术。
原本用来延缓近视度数增长的角膜塑形镜,加上倒睫,竟带来了无症状角膜损伤。这个组合是如何无声地威胁着孩子眼健康的呢?今天就来告诉大家。
倒睫就像睫毛叛变:本该向外生长的睫毛调转方向,像数把小刷子反复摩擦娇嫩的角膜。儿童下眼睑内侧倒睫尤为隐蔽,常被误认为睫毛太长,实则每一次揉眼甚至眨眼都会在角膜上划出细密伤痕。
角膜塑形镜佩戴在健康角膜上是相对安全的。但是如果存在倒睫,倒睫对角膜的持续刮蹭加上佩戴时本就存在轻微机械摩擦,形成双重打磨,导致角膜损伤迁延不愈。
损伤的角膜上皮如同城门失守,绿脓杆菌,阿米巴等致病微生物可顺着倒睫划痕长驱直入,导致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,最终导致角膜疤痕影响视力。
长期倒睫就像温水煮青蛙,持续摩擦会损伤角膜神经末梢。因此,孩子没感觉≠没受伤!当角膜神经被破坏后,相当于角膜“报警系统”被破坏,即便出现角膜损伤,患儿也可能毫无知觉。
一旦发现倒睫引起成片角膜上皮损伤应“紧急刹车”,立即停戴塑形镜。角膜损伤未愈合前佩戴等同于伤口撒盐。此外,使用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、自体血清滴眼液加速修复,严重者需佩戴治疗性绷带镜。必要时行倒睫矫正手术,彻底解决因倒睫产生的角膜上皮反复损伤问题。
角膜塑形镜是近视防控的利器,但是如果遇上倒睫,需要提高警惕。倒睫反复损伤引起的角膜麻木比疼痛更可怕!异物感、疼痛感是眼睛的求救信号,当这个警报器被破坏时,家长更要提高警惕,成为孩子的第二双眼睛。
原标题:《睫毛倒长还戴塑形镜?这个“危险组合”可能让孩子的角膜伤痕累累!》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