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禅城区构建全方位消费维权体系,高效化解纠纷,严打违法行为,推动市场秩序显著优化,消费者满意度持续提升,为打造“佛山之心”贡献坚实力量。
全年累计处理投诉举报咨询14.39万件,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超1600万元;开展“3·15”系列活动,覆盖2200人次,派发宣传资料8600份,网络宣传点击量超6.5万次;预付式消费改革实现突破,制定示范合同文本,签约入驻“安心付”平台商户656家,开展普法宣传7场次,覆盖重点行业。
强化维权效能,组织业务培训270余人次,建立部门职责清单,化解疑难纠纷。严控投诉处理效能,实现投诉举报按时初查率、办结率、核查率均达100%,高效化解群体性、热点投诉举报预警42件。开展“3·15”专项保障行动,组织300人值班队伍护航消费权益,为打造安全放心、绿色可持续的消费环境注入强劲动力。
新增保险、教培等跨行业消费维权服务站20个,推动20家企业设立“产品体验官”,开通ODR在线家,创建“放心消费承诺单位”5260家、“线家,提升消费透明度和信任度。
创新推出“消费教育家园”共建行动,联合佛山大学打造省级绿色消费教育基地,覆盖高校师生超万人,强化消费维权知识普及。
加强食品生产、销售、餐饮全链条监管,对全区20934间食品经营单位开展包保督导工作;积极探索运用“监管+X”模式助推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民生实事任务高质量完成,累计共完成食品监督抽检5371批次,合格率97.93%。其中食品生产环节抽检209批次,合格率99.52%;食品销售环节抽检3344此次,合格率97.61%;食品餐饮环节抽检1818批次,合格率98.35%;持续开展食用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快速检测,共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225979批次,食用农产品快检合格率为98.97%,处理不合格食用农产品近1450公斤。
积极开展农村餐饮、月子机构、小餐饮等专项整治,全力做好重大活动、中高考、农村(社区)集体聚餐等食品安全保障;以禅桂坊园区为试点,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融合监管模式,实现食品溯源全链条管理。
强化药品上市后监管,大力推进“三医联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”省级重点项目;持续强化药品、医疗器械、化妆品生产、经营、使用全链条监管和抽检,共抽检药品125批次,化妆品39批次, 医疗器械26批次。落实“四个最严”,护航群众“医食”无忧。
以中国陶瓷城为试点,稳步推进产品质量诚信市场建设工作;对儿童用品、燃气用具、电线电缆、电动自行车、建筑用材料等重点工业产品开展区级质量监督抽查,共抽样工业产品 202批次。“安全为本、质量为先”,筑牢消费防线,以高标准监管护航消费者“买得放心、用得安心”。
区镇(街道)联动开展锅炉、压力容器、电梯等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整治专项行动,共检查特种设备相关企业714家次,发出监察指令书203份,发现隐患214个,立案41宗;高质量开展超期未检特种设备“动态清零”工作,持续做好跟踪闭环,实现全区“动态清零”;开展气瓶充装检验、燃气器具产品质量等专项检查行动,立案7宗,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10份,集体约谈销售门店20家次,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,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。
全市首创商业综合体(大型卖场)“综合查一次”融合监管,检查频次、投入人力分别压减50%、75%,实现了企业减负、执法增效的“双赢效果”。
深入开展“铁拳”“春雷”“飓风”“秋猎”“冬狩”等行动,开展医疗美容行业、电动自行车、校园食品安全、计量等专项整治,制定全市首个《电动自行车产品执法指引》,全市首办“手机变砝码,计量惠民生”,为计量便民服务提供新思路;发挥执法利剑作用,全年立案940宗,结案1369宗。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,实现“执法有效、反响良好”的社会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