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美的衣裳,完美无瑕的妆容,空洞的对话,各种流行的网络段子,这就是近几年某些古装剧的典型特征。
许多网友因此重新打开了像《水浒传》和《武林外传》这样的经典老剧,以抚慰自己被这些烂剧伤害的心灵。
主角总是被描绘成落难的“凤凰”,无论他们是皇亲国戚还是天上的神仙,都是主角的亲戚,都会为了主角不惜一切,开启金手指。
街道上总是灰蒙蒙的,充满了烟火气,家家户户都要生火做饭,烧炭取暖;还有铁匠铺、银匠铺中的火花四溅。
有做手工的、算命的、卖艺的、杀猪的、牵着骆驼做买卖的,三教九流,五行八作什么人都有。
像武松晁盖这样的角色皮肤黝黑粗糙,身材魁梧;女性角色也是各有各的特点,没有统一的白瘦幼,彰显古典韵味。
普通人家中,无论是墙上挂的还是桌上放的,都是日常家用的东西,没有任何多余的摆设。
仔细看的话,墙上的墙皮是脱落的,家具是年久腐朽的,连门上的对联都是因为长久风吹日晒而褪了色的。
稍微富裕一点、有身份地位的人家中,布景稍微考究,有装饰用的摆件、也有接待人专用的座椅、桌子。
偶然有披头散发,也大多都是一些本身就不拘一格的江湖游侠,或者是流落街头的乞丐,本就没有时间精力去打理。
女性角色,也都是按照各自的人物性格、身份地位去设计,既能突出人物特点、也能让人感受到古典和韵味。
有些演员的造型,如果把后面的头发挡住,简直就是一个标准的男团发型,可以直接送去出道!
要是演技好,剧情能抗,勉强也能看得过去,但有些剧本身就烂,演员演的也不好,发型还违和,说一句是在霸凌观众的眼睛也不过分!
比如,曾经的韩式半永久毛毛虫眉毛——一字眉,还有飞出天际的眼线、不协调的美瞳、飞出眼眶的假睫毛等等。
近两年又开始追求极繁,女演员的头上总是挂了一堆配饰,各种首饰、珠宝都往头上放。
而有些国产古装剧中,屋里正中央的上方,吊了一顶及其亮堂的“蜡烛”大吊灯。
先不说每天都要上到屋顶点蜡烛麻不麻烦,就说你这究竟是什么材料做的蜡烛,能这么亮,火光这么稳定,一点都不带摇晃的?
有些灯在瓢泼大雨中,依然坚守岗位,一点不带灭的;甚至有的灯会中,人物拿的灯的塑料都反光了。
再看看屋子的摆设,花是9.9包邮假花,镜子是高清复古全身穿搭镜;卧室里还有ins风大沙发大茶几,床还是铁艺床,简直就是欧式大床房风格酒店的翻版。
花瓣用的是批发的布艺芭比粉花瓣,树上挂的灯是29.9浪漫LED流星灯,书是崭新花里胡哨的9.9批发盗版书。
大婚穿黑白、性感露肩一字裙、蒙面的新娘子还有中西混搭的婚礼,看得人眼前一黑又一黑。
除了这些陈年热梗之外,很多台词都是大白话,或者故意写的文绉绉,附庸风雅,但却成为了一个笑话。
“喜爱者称为宜室宜家,不爱者弃之逐水飘零,其实各花入各眼,是非只在人心罢了。”
如果这样粗制滥造的台词都能登上荧幕,那岂不是人人都可以写剧本,人人都可以是大编剧了?
明明是烂剧,但却还能在市场上大行其道,究其原因,还是要回到流量、金钱上。
为了有流量,为了快速挣钱,所以可以不关心剧本质量,不用心搭建场景,不看重演员演技,有流量就是好演员,能过审就是好剧本。
为了一味迎合流行审美,造型白瘦幼,人物形象爱豆化,剧情无脑化,只要观众爱看就行。
为了追求爽感,所以可以不顾剧本逻辑,强行金手指,强行复仇,只要观众看得爽就行。
在这样的风气的影响下,很多演员也不再去关心自己的演技到底怎么样,甚至外行的所谓明星也开始挤进来演戏,收割一笔。
除了歪曲事实,宣传不正确的审美、价值观,降低文化品位之外,没有任何价值。
例如:《显微镜中的大明》《唐朝诡事录》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等等,都用心还原了当时的生活现状,人物服饰、妆容也都有出处。
追求流量金钱没错,但是不经过用心打磨的东西,就算能够红极一时,也不能红极一世。
希望我们的影视剧圈中,能多出现一些好导演,好编剧,好演员,让真正好的东西出现在大众眼前。